早高峰車輛為老人讓路,這“等一等”挺美好

97秒,于上班路上的普通人或許只是短暫的一分多鐘,于年近八旬的寧波老人鐘某卻是銘記于心的暖心時刻。近日,寧波早高峰的一幕沖上了“熱搜”。鐘老拄著拐杖過馬路,由于步履蹣跚才走了三分之一,信號燈就由綠變紅。來往車輛發現老人還在緩慢行走,都自覺地停了下來,海曙區交警指揮中心通過公共視頻發現這一情況后,特意給老人延長了97秒的綠燈時間。
視頻在網絡上傳播之后,大家紛紛為這樣的街頭義舉叫好,也為寧波交警的及時應變點贊。網友評論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:我們都將會有步履蹣跚的一天。老有所依,能依的有整個社會。
時值早高峰,上班路上的人往往行色匆匆,卻能夠耐下心來等待老人過完馬路,這份不約而同的默契里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和人情暖意的流露。同樣,交警部門能在短短幾十秒內迅速反應,合理調度信號燈,這份雷厲風行也是職能部門高效率、重民生的生動體現。在事件的后續發展中,我們還看到了停車為鐘老送傘的女子,等待老人歸來的巡邏鐵騎……這一幕幕細小卻溫暖的溫情舉動,給我們帶來平凡生活中的感動。
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構筑養老、孝老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氛圍也是社會發展之必須。眼下,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時代新課題,我們必須及早應對。其實,人口老齡化本身并不是問題,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,也是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國情。從國家層面,我國已經出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相應規劃,但應對老齡化并不只是國家需要面對的挑戰,同時也是每一個人需要面對的社會考題。
你是否愿意耐下心教會父母用智能手機?你是否愿意停下來等待蹣跚的老人過完馬路?你是否能盡自己所能對待身邊老人的每一次求助?這些或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但卻是至關重要、情系冷暖的大事。寧波街頭這次“等一等”,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寶貴的示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