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報評論|敞開的大門也是城市的胸懷
寒冬里的一杯熱水,風雨里的一處歇腳點,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卻著實暖在了環衛工、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的心頭。在現實生活中,越是風雨交加、天氣嚴寒,恰恰越需要這些戶外工作者。環衛工常常頂風冒雪清掃街道,保持城市整潔;雨雪天氣時,也是外賣小哥最忙碌的時候。讓他們在需要的時候能喝口熱水、略作歇息,而不是在屋檐下、街角處倉促躲避風雨,顯然是一件頗有意義的暖心事。
城市愿意對這些勞動者敞開大門、提供幫助,是因為看到了他們工作的不易,更是對他們勞動的尊重。這扇打開的方便之門,其實也見證著城市的文明和社會的友善。
前幾天,有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。一位小飯館老板發現自家的玻璃門每天都干干凈凈、格外亮眼,查了監控才發現,附近的環衛工每天都會趕在開店前為他擦洗好玻璃門。媒體采訪才知道老板一直免費為環衛工提供微波爐熱飯,有時候還會幫他們回鍋重新炒一下小菜,環衛工人或許就是想回報這份善意。老板默默與人方便,本意并不求回報;而受惠的環衛工默默感激,也不想讓老板知道自己的付出。這份默默而來、默默而去的相互溫暖,格外讓人動容。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,我們在為他人打開便利之門的同時,釋放出來的互助友愛精神也會融匯在城市的精氣神中,最終讓每一個人受益。
當然,我們也應該看到,當前為戶外工作者敞開大門的商戶,大多還是響應街道或是社區的號召,是運用道德力量推動的慈善活動。我們既要珍視和鼓勵這樣的溫情,更要形成能讓這份溫情持續穩定的機制,我們期待相關部門和更多專業力量參與其中。比如,更合理地設置冬季暖腳點和夏季避暑點,科學保障戶外工作者的休息,更精準地滿足他們的需求等。這些都離不開相關部門和企業深入一線調研,走進戶外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,用心用情制定政策,讓施策更精準,讓溫暖具備長久的生命力。不妨就從這個冬季、從一扇扇敞開的大門開始,讓更多人從中領略城市的胸懷和姿態。